《底线》是怎么拍货拉拉案的?当事人:太假了(组图)

9月29日晚上,“货拉拉案”涉事司机的妻子,发了一条微博:底线如设有货啦啦案剧情,作为当事人回应,太假了!太假了!真的太假了!简直可以这么讲真的无药可救了,瞎编乱改罔顾事实,用心何义?背离现实剧情最热最狗血我的评价是无任何意义,呼吁法制社会请依法治国,人性道德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!

过了半个小时,她又转发了一条微博,并表示:时隔一年多,旧事重提,掩饰(演义)事实真相,底线在哪?司法为洗白,太过心切

两条的矛头都指向了现在大热的电视剧《底线》。

这部剧之前上过热搜,当时热搜的话题是:《底线》好敢拍!被闺蜜男友杀害案来了,她把救自己的闺蜜关到门外的镜头也拍出来了!

这部剧在宣传的时候,表示他们每个故事都来自真实案例:

看一看,也确实都是这些年引人注目的大案:

正好我们之前一直有关注货拉拉的事情,出于好奇,我就去看了看这部剧,发现这剧是这么拍货拉拉案的。1,法官提审司机,让司机陈述案情,司机恶狠狠地说那个客户是个有钱人,看不起他。看起来非常仇富。

2,法官说司机偏航的路线没有一处监控,没有路灯。

实际上这条路上有路灯,而且监控不少,女孩跳车地方不远处就有监控:

3,法官说司机在案发前几日,专门上网搜索“如何让一个人去死”。

听到这,司机沉默不语,眼神躲闪,显得心里有鬼,半响不敢说话。然后音乐突然变得阴森恐怖。

但货拉拉案判决书和口供里都没这个细节。

4,司机的老婆私下对法官说情,试图对法官行贿。被拆穿后歇斯底里表示要送礼,被法官严词拒绝。

实际有没有发生我不知道,反正涉事司机妻子发微博表示这剧颠倒黑白。

5,说司机车内的矿泉水内,检测出一种禁药的成分。

货拉拉案判决书和口供里都没这个细节。如果有,绝对会体现出来。

6,司机的律师想放弃,法官劝他不要放弃。

但涉事司机妻子说他们请的律师被逼退,只能用法律援助的律师且律师不负责任。

经过这一系列明示暗示,涉事司机成了一个仇富、易怒、凶狠、疑似醉驾且车里水瓶里放着禁药的恶徒。

涉事司机的妻子也成了公然对法官行贿的坏蛋。

乃至于在这些剧情开始之前,弹幕都在刷“这是女生自己跳车的啊。”、“这女的好冲动”。

但经过一系列剧情之后,已经变成醉驾司机把前途美好的小姑娘给逼死了,而且说的并不是电视剧的案子,直接说的就是现实中的货拉拉案。

看到这是不是觉得这部剧太坏了,为了让司机有个正当理由,不惜给他安上许多现实中不存在的细节。

但其实仔细想想,这部剧从头到尾也没说自己拍的就是货拉拉事件,也确实没义务一五一十按照原本案件来拍。所以即使当事人有不满,也只能在微博上发发牢骚。

艺术创作确实需要自由。

9月30日剧集更新的24集来了个大反转。

说司机有一个得了绝症的父亲,每天每夜被病痛折磨:

父亲最后疼得实在受不了,乞求自己儿子想办法给自己安乐死。

所以司机才到处搜索“怎么让人没有痛苦地死亡”,然后他从不知名网站上买了违禁药物:

这一段无论父亲还是儿子演技都很好。父亲这边夸儿子太孝顺,然后老泪纵横地说是自己害了儿子。儿子那边低头痛哭,说自己的药不敢给父亲,怕给了自己就没爹了。

庭审这段戏演完,弹幕纷纷同情司机,表示破大防了,眼泪汪汪。

最后,电视剧里的司机被判了过失致人死亡罪,有期徒刑一年,缓刑两年。

还拍了一个司机妻子一边给法官磕头一边表示感谢的镜头:

律师也表示,自己能找到突破口,多亏了法官的提醒。

然后这个案子就过去了。

也就是说,很多前期加上的细节都是为了让你怀疑司机就是蓄意谋杀,最后给你来个煽情反转。这确实是编剧行业的惯用手法,当然这也和现实中的案件相距甚远了。

咋说呢。

艺术创作需要自由,但进行了这么多戏剧化的改编,也就不要动不动强调自己敢拍真事,强调真实了。

现在不少人提起以前的大案,会把电视剧里的情节当作真相,希望许多年后大家重提这件事,不要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电视剧《底线》。

最后让重温一下货拉拉案的案情。

这是当事人老婆去年发的微博长文:

这是当事人最新发布的,对这部电视剧的回应。

这是二审判决书结论部分:

案子二审已经结束,基本已经盖棺定论,再去争谁对谁错没啥意义了,所以案子本身就不多说了。

说点别的。

每次有这样的事情,一些网友都会指责对方没有共情能力,没有人性,但我觉得就和小时候我们常说的情商一样,共情能力谁都有,只是每个人选择共情的角度不一样。

和女方共情的人,认为那里比较偏僻,灯光昏暗,所以女孩“除了跳车别无他法”,讲究一个“情有可原”。

这我同意,所以我们写过的每一篇文章,从没指责过跳车女孩。

但站在男方的角度想一想,周某人近中年,正处于最焦虑经济最拮据的状态。

根据他妻子所说,他家里困难,父母都有病需要用钱,家里还有正上学的孩子,而他作为货拉拉司机收入不高,要忙上忙下跑很远,才能赚几十块钱,平台规定超时不到40分钟就不用多加钱,结果这一单他等了三十六分钟才开车。

这时候,他心情不好,所以没有及时耐心的回复。只想尽快把时间赶回来,好多赚一点钱养家,所以抄了自己熟悉的近道。

也不是那么难共情吧?

因为“女孩可能会有恐惧”,所以必须预料和袒护他们做的一切事情。乃至于之前有女生由于“紧张过度”,就拿出刀划伤司机脖子:

最后女生不但没受到惩罚,警方居然还给划伤人的女生花1500元买了回家机票。

这到底是保护女性呢,还是歧视女性呢?

结果新闻出来,微博评论居然表示“这是因为社会让女性觉得不安全。”

再次让我意识到,舆论的共情永远都是对人不对事。

还有,有人说之所以女性会这么敏感,是因为中国女性不安全,网上到处都是杀女人的新闻。

但要知道,中国的犯罪率在全世界都是最低的几个,而且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,我国凶杀案受害者,78%以上都是男性:

把两个数据结合在一起能发现,其实不用过度恐慌。然而社会媒体总会把事情聚集在个案上,不停放大、扩散,给人一种全中国到处都是犯罪,中国社会已经不安全了的感觉。

中国有14亿人,如果每一个案子都上微博热搜第一名发酵,那无论如何都会有“中国很危险”的感觉。

在这些社交媒体的煽动下,一些人恐慌,然后带动大家一起恐慌,等到大家一起恐慌的时候,你不恐慌,反而会被人攻击“没有人性。”

本来遇到事情应该有的理智和判断力,就这样被淹没在了一个个热搜案例里了。

我觉得这不对,而且长此以往,营造出来的气氛只会酿成更多悲剧。

恐慌情绪是有害的。

它不但会让人在没事的时候让人脑补自己有事,还会在真的遇到事情以后,让人找不到方法自救。

希望以后,有人觉得自己不安全,可以保持理性,第一选择是报警,而不是采取会伤害自己的行动。

希望不要再发生类似的悲剧了。

推荐阅读